近幾年,由于光伏產能過剩,促使整個光伏產業鏈變革,企業產品只有快速的變革,才能順應市場的變化,才有生存的可能,而在這頻繁的變革當中如何控制產品的質量顯得尤為重要。根據《61215:2005重測導則》無論硅片厚度變化、電池片用漿料變化,還是組件用背板、EVA等變化,均需要進行對應項目的重新檢定,以保證產品質量。如此頻繁的變更,全部依靠第三方測試是不可能的,再加上一般企業自身并沒有系統的測試手段,這些檢查漏洞,很有可能將這些"革命"不成功的光伏產品推向市場。
1) 小支架,大責任。支架雖然在整個光伏系統中占比很小(只有5%-10%)但是承載著整個電站。支架一旦出現損壞,會破壞整個系統的正常運行,甚至會給電站造成性的破壞。的設計無疑會給電站多一重保障;
2) 各地的風雪壓差異性很大,同時,支架的設計需要結合現場的實際情況,設計過程中考慮的因素很多。支架設計制造既簡單又復雜。支架的制造是鋼結構制造中簡單的,只需要成形沖孔,以及簡單的焊接,和鋼結構廠房相比簡單;支架的設計又是復雜的,支架屬于戶外使用,而且分布在的各個地方,應用場景差異性很大,支架設計需要根據現場進行定制。
3) 光伏支架廠良莠不齊,品質很難得到保證。光伏支架制造的性質決定了光伏支架廠家的準入門檻很低,幾臺低端的設備都可以滿足加工支架的需求。但是,支架的品質很難得到保證。很多企業做支架只考慮短期的盈利,不考慮25年的保證。短期盈利性質的企業的產品如何保證25年的使用壽命?25年的使用壽命保證需要良好品質的支架做前提。
目前市面上的太陽能電池分為非晶硅和晶體硅。其中晶體硅又可以分為多晶硅和單晶硅。從三種材料的光電轉換效率來看是:單晶硅(可達17%)>多晶硅(12~15%)>非晶硅(5%左右)。晶體硅(單晶硅和多晶硅)的在弱光下基本上不會有電生,非晶硅弱光性好(在弱光下能量本來就很少)。所以綜合來看,宜用單晶硅或多晶硅太陽能電池材料,又考慮單晶硅材料價格昂貴,所以一般選用多晶硅材料。若選擇功率約為250W的多晶硅太陽能電池板,那么一個5KW的系統就需要20塊電池板。